河南省政府新闻办于2019年7月30日上午9点召开河南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专题新闻发布会。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颅脑损伤手术……以往,这些只能在大医院才能做的手术,如今在我省很多县级医院就能顺利开展。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同质化的诊疗服务。7月30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全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我省将28个县(市)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列为“2019年推进的重大改革事项”,并把“加快县(市)人民医院提质升级”列入“2019年十件重点民生实事”,扭住分级诊疗落地的“牛鼻子”,有效破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河南是人口大省、农业大省。而从我省的实际情况看,60%—70%的优质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城市大医院人满为患。“解决县域内居民医疗卫生问题,必须做强县级医院、做活乡镇卫生院、做稳村卫生室,让群众享受更高水准的诊疗服务。”省卫健委主任阚全程说三亿体育最新,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是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实践,是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的重要举措。
半年来,28个试点县(市)围绕“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医保基金得到有效利用、居民医药费用负担合理控制、理性有序的就医格局基本形成”的改革目标,坚持把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作为党政“一把手”工程来抓,持续推进医疗、医保、医药和医院联动改革,有效破解改革堵点、难点,各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推进管理体制改革。按照优化、协同、高效的原则,建立由县级党委、政府牵头,相关部门及医共体成员单位等利益相关方代表参与的管理委员会,统筹推进医共体的规划建设、投入保障、人事安排和考核监管等重大事项。
强化医保政策支持。实行医共体内医保按人头总额预算管理,建立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机制,引导医共体主体做好预防保健和健康管理,推动医保基金和患者向基层回流,提升医保基金使用效能。
加强服务能力建设。将28个试点县(市)全部纳入2019年建设50个县域医疗中心的规划三亿体育综合,依托县(市)人民医院打造县域医疗中心,扎实推进基层卫生“369人才工程”中“县招乡用”“乡聘村用”“等额对调”等人才政策落地。
深化薪酬制度改革。按照“两个允许”的要求,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逐步建立“公益一类保障公益二类激励相结合”的运行新机制。
深入推进医防融合落地。开展“三进、两建、一帮扶”健康促进工作,选派疾控、妇幼等机构专业人员到各医疗健康服务集团任业务副院长,负责指导集团内各医疗机构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引导群众合理分诊、理性就医,努力做到“平时健康有人管,需要服务有人帮”。
目前,各试点县(市)已全部出台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一些试点县(市)推进较快,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好经验。息县组建了两个医疗健康服务集团,实行行政、人员、财务、业务、绩效、药械、信息“七统一”管理,推动县域医疗机构由无序竞争向“一家人”融合发展转变;郸城县投资建设全民健康信息服务中心,实现信息共享、检查结果互认。
通过优化服务体系、改革管理体制、完善运行机制、创新服务模式,我省已初步构建起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框架体系,推进路径更加清晰、明确。据悉,我省将在2020年全面推开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下一步将加强先进典型经验总结推广、对标任务和目标抓紧推进落实,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力争到2020年年底,县域就诊率达90%,县域内基层就诊率达65%左右。(记者 王平 曹萍)